|
新闻中心 |
 |
中国艺术品复制“一绝” |
|
|
谈到复制艺术品,实在不能回避被称为“中国一绝”的木版水印。这是一种进行高仿真、还原复制的雕版印刷术,是以刀代笔刻制印版,并在一张宣纸或绢上反复印刷,使水印的神形、笔墨、色调、意趣、风格、题款、印章等皆酷似原作的方法。 1900年,中国在敦煌石窟出土了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阶所刻的《金刚经》扉页插图,成为现存最早的雕版单色印刷品,应该可算作是木版水印的源起。历经宋元,到明代天启年间,出现了一种叫“短版”的印刷法,第一次完成了彩色木版的印刷术,现在的木版水印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木版水印的工序包括勾描、刻版、印刷三个过程。勾描是由画师按照画家的原作或者原作的照片勾描在专用的纸上,画面上有几种颜色就勾描几套版,必须把原作画面的深浅浓淡的层次和笔墨情趣如实地表现出来。刻版是把勾描好的纸反贴在木板上,然后参照原作细心领会作者的创意、画面的情趣,并按照勾描好的墨线,持刀如笔地把原作维妙维肖地刻在木板上。印刷要用闷湿的宣纸,在一定湿度的室内进行,印刷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在了解勾描、刻版工艺的基础上,追摹原作的精神面貌,按刻出的套版印刷完成。 目前,中国的木版水印以北京荣宝斋最为著名,这一创立于1894年的百年老字号最初致力于印制信笺、诗笺等传统的文房用品,曾受鲁迅与郑振铎委托出版了《北平笺谱》,重新刻印了明代的《十竹斋笺谱》。1952年开创以传统雕版印刷艺术复制中国画的先河,试印齐白石的《白茶花》,徐悲鸿的《奔马》等纸本国画获得成功,两年后又成功试印了清代画家王云的绢本国画《月夜楼阁图》,填补了自这种雕版印刷艺术出现以来从未问津过绢本国画的历史空白。而五代名画家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手卷的木版水印则是荣宝斋的扛鼎之作。 据悉,复制此画时共勾描了1667张图稿,雕刻了1667块木版,从动工到装裱历时8年之久,印了20多万次,总共印制了35幅。因为同原作难分轩轾,被故宫博物院定为“次真品”,意指这些作品的珍贵程度仅次于真品。 一幅类似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木版水印市场价格通常在数十万元,高价的原因一是制版程序非常繁琐;二是使用材料异常讲究,所用纸、绢、颜料等都必须与原作相同;三是重复使用率低,通常只能印几张、十几张。可以乱真的高质量加上有限的数量,使其产生了很高的市场需求度,收藏价值日益攀升。 | |
|
|